穆斯林齋月簡介
齋戒月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禮儀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就是在回歷九月份為期三十天的齋戒月了。
所有穆斯林在日出之后,不吃飯,不喝水,有的甚至連口水也不容許吞進肚子里去,直到日落。當然,日落后則可自由吃喝。
穆斯林齋月的由來
公元610年到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時期,齋戒尚未成為伊斯蘭教的定制。
由于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影響,在當時的阿拉伯社會里,早已存在有齋戒的習俗,某些宗教虔修者甚至終年夜間做禮拜,白日封齋。
穆罕默德本人雖然有時也在某些傳統紀念日封齋,但并未向穆斯林明確提出齋戒的要求。
622年,他率領穆斯林遷移至麥地那后,為團結、爭取當地的猶太人,始仿效他們的教習,定古代先知穆薩得救的阿舒拉日,即阿拉伯太陰歷1月10日為齋戒日,以示重視。
這便是伊斯蘭教最初提出的齋戒,但當時尚未法定為穆斯林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
穆罕默德依據《古蘭經》上述明文的規定,正式宣布伊斯蘭教歷每年萊麥丹月為齋月,凡成年男女穆斯林每逢此月均應封齋。
圣訓作為《古蘭經》明文的重要詮釋和補充,進一步闡述了萊麥丹齋月的尊貴,指明了封齋者將在后世得到的好處,以此鼓勵和號召穆斯林恪守齋功。
穆斯林齋月的意義
在穆斯林看來,齋月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貴的月份。伊斯蘭教認為該月是頒降《古蘭經》經文之月。
伊斯蘭教認為,齋戒能凈化人的心靈,使人情操高尚,心地善良,還能使富人體驗窮人忍饑挨餓的滋味。
根據伊斯蘭教教義,齋月期間,所有穆斯林從每天的日出到日落期間禁止一切飲食、吸煙和房事等活動。通常,人們在天曉前吃“封齋飯”,在日落時以食物或飲料開齋,即“開齋小吃”。
齋月期間,穆斯林會到清真寺作禱告,學習《古蘭經》。除平日誦讀的禱文外,他們還會在夜晚誦讀一本特殊的禱文,該禱文比一般的禱文長2至3倍,被稱為“他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