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6wwim"></code><code id="6wwim"></code>
    <big id="6wwim"><nobr id="6wwim"></nobr></big> <tr id="6wwim"></tr>

    <big id="6wwim"><em id="6wwim"></em></big>

    <big id="6wwim"><nobr id="6wwim"></nobr></big>
    <big id="6wwim"><em id="6wwim"></em></big>
    當前位置:主頁 > 人物簡介 >

    宋真宗趙恒簡介,趙恒之后誰繼位

      宋真宗趙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趙德昌,后改趙元休、趙元侃。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繼位,改名趙恒。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距首都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淵,局勢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懼于遼的聲勢,并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于澶淵定盟和解,歷史上稱澶淵之盟。此后,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真宗后期,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1022年駕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為守成之主。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自宋真宗,其目的在于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

      人物生平

      險而登基

      乾德六年(968年)正月,后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開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 元帥”。曾任 開封府尹。真宗因為是 宋太宗第三子,雖與長兄楚王 趙元佐同為 元德皇后所生,同為 嫡子,但是輪不到繼承 皇位。當時因真宗的長兄 趙元佐發瘋、次兄 趙元僖暴死,這才輪到他繼承皇位。

      淳化五年(997)被立為太子。太宗于公元997年3月病死,趙德昌于同月繼位為帝,改名為趙恒,是為宋真宗。第二年改年號為“ 咸平”。

      宋真宗既不是太宗的長子,也非皇后所生,原本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當大哥趙元佐因趙廷美之死發瘋、二哥趙元僖暴死之后,他有幸成為太子。太宗駕崩后,他又遭遇了一場由太監王繼恩和太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好在有 左丞相 呂端及時相救,他才得以 登基。

      與 久經沙場的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恒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宋遼簽訂 澶淵之盟后,政治上趨于保守。

      咸平之治

      趙恒即位之初,任用 李沆等人為 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 述職,減免 五代十國以來的 稅賦;也能注意節儉,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其時,鐵制工具制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 紡織、染色、 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 咸平之治。

      

    趙恒

     

      澶淵之盟

      真宗自 雍熙北伐慘敗后,對遼朝就一直心存 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御。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咸平二年(999年)開始,遼國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 楊延朗(又名 楊延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 楊六郎)、 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真宗朝名相 寇準,對宋遼關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軠适侨A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寇老西兒”?軠19歲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太宗時,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準的話很不合乎太宗的心意,太宗憤而離去,寇準居然不顧君臣之禮,扯著太宗的衣服不讓他離開,太宗被他搞得極為尷尬;蛟S正是因為寇準的直率,使太宗比較信任他。

      景德元年(1004年)春, 遼朝承天太后 蕭綽、圣宗 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 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東京(汴梁)。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恒問計于群臣。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 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 斬首!”他說,如果放棄 汴京南逃,勢必 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恒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恒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 寇準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 河北諸軍的士氣壯大百倍。后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 趙恒才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在今河南濮陽),遠近各路宋軍見到 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 萬歲”。真宗在寇準的要求下上城墻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軠手笓]宋軍出擊,個個奮勇沖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 蕭撻凜。 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 議和。經過 曹利用和遼使者的一再討價還價,兩國制定了如下條約: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 蕭太后為叔 母,后世仍以世侄論, 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 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 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筑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于邊境設置于 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所賺的錢遠遠多于 歲幣(每年宋朝收益為所供歲幣的2.5倍左右,且低價購買許多馬匹用于軍隊裝備,在經濟上拖垮了 遼朝,以致其之后的幾十年未能發兵北宋。)

      盟約的訂立,結束了宋、遼之間四十多年來的敵對狀態,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同時,兩國之間不再有大的戰事發生, 北宋在邊境上的 雄州(今河北雄縣)、 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設置 榷場,開放交易,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派曹利用去遼國簽訂 澶淵之盟之際,告訴曹“迫不得已,雖百萬亦可!”?軠手篮,指著曹怒道“超過30萬兩,提人頭來見”。

      最后,經過曹利用再三討價還價,以白銀10萬兩,絹帛20萬,訂立 澶淵之盟。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宋真宗急問金額,曹利用不敢直說,只豎起3根指頭,宋真宗以為是300萬兩,大驚失聲脫口而說,“太多了”,過了一會又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待知道是30萬時,如釋重負,轉憂為喜,對曹利用大加賞賜。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發長者),不識于戈”,此后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狀態。二、宋朝節省了巨額戰爭開支,歲幣(30萬)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3000萬)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非教科書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失去的錢宋又可以通過外貿賺回)。三、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 關注微信

    猜你喜歡

    亚洲福利专区
  • <code id="6wwim"></code><code id="6wwim"></code>
    <big id="6wwim"><nobr id="6wwim"></nobr></big> <tr id="6wwim"></tr>

    <big id="6wwim"><em id="6wwim"></em></big>

    <big id="6wwim"><nobr id="6wwim"></nobr></big>
    <big id="6wwim"><em id="6wwim"></em></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