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后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并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生平經歷
下嫁劉邦
呂雉本來隨其父呂公住在碭郡單父縣(今山東單縣終興鎮潘莊),后呂家因躲避仇家遷居沛縣。呂公和沛縣縣令關系極好,沛縣的官員為巴結上司,紛紛前去祝賀呂家喬遷之喜。主吏蕭何負責排定賓客的座次,他叫仆役把賀禮不到一千銅錢的都安排坐在堂下。亭長劉邦認為沛縣諸官吏也沒什么了不起,就填上獻禮為“賀錢一萬”,其實根本就沒帶錢來。
呂后父親知道后,本是帶些怒氣出來把他趕走,一見卻大吃一驚,覺得劉邦將來定是個不凡人物,因此引入堂內就座。蕭何告訴呂公,劉邦只會說大話,沒什么成就。但呂公不以為然。劉邦坐在上賓座位后,就大聲調侃其他沛縣官吏。
宴會進行到一定時間后,呂公說,我很會看面相,但是沒看過像你這么相貌不凡的,我有個女兒(即呂雉),希望你愿意接受她當你的糟糠妻。事后呂公的妻子呂媼很生氣,說,你以前說你這個女兒很難得,一定要嫁個非常好的丈夫。沛縣縣令對你這么好,你還不肯嫁女兒,居然要把她嫁給劉邦?呂公說,這不是你婦人家懂的事。還是把呂雉嫁給劉邦。
呂雉出嫁之時還有一個令她非常難辦的問題:劉邦已經有了一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不到20歲的呂雉嫁給了大她15歲的中年亭長劉邦,而且,這位亭長雖然沒有正式結婚,卻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兒子(在劉邦發跡之前,呂雉對劉肥沒有任何苛刻之舉,這對一位丈夫長自己15歲的少婦來說,實屬不易)。
呂雉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初嫁給劉邦時,生活并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早年的劉邦常戴一頂自制的竹帽到處閑逛,騙吃騙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碭山下的沼澤地區。呂雉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
后來,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即后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