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歷史沿革
前身史略
1952年春,全國高校生源嚴重不足,黨中央決定從軍隊、政府、黨派、人民團體等系統中,抽調青年知識分子干部進入高等學校,從而適應即將開始的國家大規模建設的需要。華東區由舒同負責,校址設在滬江大學。
1952年高考之后,根據上級指示,利用學校所有師資創辦了華東速成實驗學校,校址在虹口區西體育會路441號,校長為郝晉卿。華東速成實驗學校設工農實驗部和師資訓練部,毛主席與學生的合影
由原交大、師大、上海三所速成中學合并而成。師資訓練部為后來為培養中等師資提供了不少經驗。華東速成實驗學校的師資雖然不足,但也不乏名師,如教育家葉懋英、語言學家許威漢、文字學家羅君惕等。
為適應上海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責成上海市教育局負責籌建上海師范?茖W校。決定由教育局局長陳琳瑚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在市教育局的積極努力和各中學的大力支持下,又充分利用華東速成實驗學校的人力物力和基本設施,籌建工作很順利。華東速成實驗學校工農實驗部劃給了同濟大學,而師資培訓部的教職員工則進入師專成為了工作人員和教師。
建校初期
1954年7月5日,上海師范?茖W校宣布成立,位于上海虹口區西體育會路441號。著名書法家舒同手書校名牌,一所擔負著為基礎教育事業培養新師資重任的高等師范院校正式誕生。1955年簽發的上海師范?茖W校錄取通知書
1955年8月9日,新校舍主要建筑群竣工,校舍整體設計為庭院式古建筑風格,所有建筑物均是紅磚墻大屋頂,近1萬平方米的5層教學大樓坐落在校園中央,是當時漕河涇地區的制高點。
1955年8月18日,學校即由西體育會路遷來桂林路新址,即當今徐匯校區。
1955年9月,學校實有圖書67798冊。遷來桂林路新址后,有了新建的獨立的圖書館。
1956年7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長劉季平在上海師范?茖W校舉行的大會上宣布,在上海師范?茖W校的基礎上成立上海第一師范學院和上海第二師范學院。同時撤銷上海師范?茖W校建制。人們形象地比喻:“一只小母雞生下兩個大雞蛋”。從此,上海地方培養起大學本科師范生,這是本市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開拓奮進
1958年7月22日,創辦剛滿兩年的上海第一、第二師范學院,合并成為上海師范學院,一所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師范學院。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親自任命著名教育家廖世承擔任第一任上海師范學院院長。原與第二師院相鄰的上海音樂學院舊址,劃歸上海師范學院,成為上海師院東部,全院總面積占地558.65畝。12年來,不少學科相繼脫穎而出,如外國文學翻譯家朱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馬茂元,現代漢語專家張斌,中國古代史專家程應镠,中國近代史專家魏建猷,光學專家沈德滋等。
1958年11月,由物理系航模隊制成的上海市第一架載人滑翔機“上師1號”試飛成功。
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第一任師大校長)
1959年3月,《上海師范學院學報》創刊號出版。
1960年2月,舉行中國共產黨上海師范學院第一屆全體黨員大會。
1961年9月,上海工農師范大學和松江師范?茖W校撤銷建制,兩校在校學生轉入上海師范學院。
1965年6月,上海半工半讀師范學院從華東師范大學遷入上海師范學院。
文革十年
1972年至1978年,學校與上海教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華東師范大學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師范大學,蒙受建制撤銷的厄運。
“文革”期間,學校的科研工作遭到嚴重摧殘,但很多教師出于對事業的高度責任心,克服困難并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抗爭。在5校合并期間,學校中文系根據國務院布置,在校建立了二十四史標點組,并承擔“宋史”的標校任務。物理系、化學系的一些教師,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與進展,如“催化電子理論在光合作用中的應用”,“DJS112型電子計算機”、“場致發光屏”、“鎘離子選擇電極的研制和應用"以及與其它單位合作的“氯堿工業高氧超陽極涂層”等。其中“場致發光屏”在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改革發展
“上海師范學院”掛牌儀式
1978年3月23日,上海師范學院恢復建制。5月13日,在桂林路原上海師范學院校址舉行“上海師范學院"掛牌儀式,字體為建校10周年時郭沫若手寫體。并且自1978年起開始招收研究生共設立25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1979年,學院被市政府指定為第一批對外開放的高校之一。
1981年11月,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古代文學等8個學科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點。
1983年,學校成立夜大學。(在1958 年舉辦函授教育基礎上,建立夜大學, 1988 年成立成人教育處, 1992 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 1999 年改名為繼續教育學院,至今已走過半世紀的辦學歷程。)
1984年4月,學院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斯普林菲爾德分校簽署合作協議,此為學校與海外高校合作交流的開端。
1984年10月,學院舉行建校30周年慶祝大會。上海師范學院更名為上海師范大學,這是全市地方高校中第一所學院更名為大學的學校。
1986年10月19日,陶行知塑像奠基儀式在學校東部湖心島舉行。國務委員、全國陶行知研究會名譽會長張勁夫在時任上海市市長江澤民陪同下出席,并為“行知園”題詞。劉振元副市長為我校更名儀式剪彩
1992年9月15日,學校舉行我國著名教育家、前院長廖世承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國務院副總理、廖世承先生的學生姚依林題詞:“向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廖世承先生學習。”
1993年10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全國首位聲樂碩士彭麗媛受聘學校兼職教授。
1994年10月1日,建校40周年前夕,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為學校題詞:“發展師范教育事業,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
1995年1月,國家教委批準學校設置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中國語言文學”學科點。
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師范高等?茖W校、南林師范學校黃陵衛生保健師范部、上海市行知藝術師范學校、上海師資培訓中心、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等先后并入或劃歸上海師范大學,成立新的上海師范大學。
1999年2月,學校首個博士后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成立。
再創輝煌
2002年4月,學校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合作成立“天體物理聯合研究中心”。
2003年8月,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并入上海師范大學,成立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合并后的學校(院)現為全國唯一一所旅游類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世界旅游組織(WTO)附屬成員、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亞太旅游協會會員(PATA)、國際展覽產業聯盟(IEIA)成員。學校分別是中國旅游名校T10聯盟成員和中國旅游院校五星聯盟成員。
2004年,我校首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獲批成立。
2007年3月,該校與共青團上海市委共建的,旨在培養高層次青少年教育與研究人才的二級學院上海師范大學青年學院掛牌成立。
2007年9月6日,時值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時任上海市委書記)蒞臨上海師范大學看望教師,習近平指出,要始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研究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當教師,努力讓教師成為社會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職業。
2008年10月,學校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這是上海高校中首個獨立的、直屬于學校領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的二級機構。
2008年11月,資源化學實驗室通過論證,學校首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0年10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看望我校在世博會中國館“同一屋檐下”演出的學生。
2011年12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視察了上海師范大學-博茨瓦納大學孔子學院,并表示辦好孔子學院,為各國民眾學習漢語提供平臺是中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上海師大要利用和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教師培養和教材建設方面多做工作。上海師大研究生院成立大會
2013年3月,學校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成立“南極天文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2014年5月10日,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揭牌。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外國語學院
2014年,學校在學術科研實力方面有新的突破,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立項23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4項,居全國第九。理工科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4項,其中國家重點項目1項。2013年全年,學?蒲薪涃M達20519.6萬元,其中文科科研經費為:4984萬元,理工科科研經費為:15536萬元。
2003年至2006年期間,學校共出版學術著作88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515篇,其中被SCIE收錄158篇,被EI收錄67篇,ISTP收錄14篇。[6-7]獲得第三屆徐光啟科技獎章銀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校學?茖W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獎項。
科研機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
“資源化學”國際聯合實驗室(依托“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師范大學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其蘇州研究院成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國家與區域重點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
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培育)基地(全國四個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培育基地中唯一的一所非駐京機構)
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1個):
上海市植物種質資源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人才培養基地(1個):
教育部人才培養基地(中國語言文學);徐匯校區學思西路
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環境功能材料教育部創新團隊;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2個):
星系與宇宙學半解析實驗室;
稀土功能實驗室;
上海高校E-研究院(4個):
都市文化E-研究院;
比較語言E-研究院;
計算數學E-研究院;
上海高校國際與比較教育E-研究院;
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臺(1個):
植物種質資源開發中心;
上海市教委重點實驗室(1個):
科學計算實驗室;
陶行知研究中心。
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人文)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心理學研究所 (教育)
文學研究所(人文)哲學研究所(法政)高等教育研究所(獨立)
地域研究所(文摘社)小學教育研究所(教育)陶瓷藝術研究所(美術)
語言研究所(人文)長江文化研究所(人文)學科教育研究所(教育)
藝術教育研究所(音樂)中小學教育實驗研究所(實驗學校)應用語言學研究所(人文)
現代教育研究所(直屬)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法政)宗教研究所(法政)
法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法政)兒童文學研究所(人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法政)
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 (法政)中國創意產業研究所(人文)敦煌吐魯番學研究所(人文)
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教育)數學科學研究所(數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數理)
遺傳研究所(生環)微生物與免疫研究所(生環)應用生態研究所(生環)
應用化學研究所(生環)工程食品研究所(生環)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旅游)
應用技術研究所(校產處)虛擬技術研究所(校產處 )汽車與動力技術研究所(機電)
基因功能研究所(生環)公共管理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暨上海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所(法政學院)哲學與跨文化研究所(法政學院)
研究中心
當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商學院)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人文)邏輯學研究中心(人文)
教育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人文)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人文)
非洲研究中心(人文)宋史研究中心(人文)孫中山宋慶齡研究中心(法政)
中學歷史教育研究中心(人文)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心(對外漢語 暫停)女性研究中心(人文)
中國新廣告研究中心(人文)小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法國研究中心(歐商)
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法政)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教育)社區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文)
跨學科研究中心(學報部)經濟倫理研究中心(法政)域外漢文古文獻研究中心(人文)
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人文)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人文)中國文化史研究中心(人文)
比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天體物理聯合研究中心(直屬 )旅游發展研究中心(旅游)
城市信息研究中心(旅游)科技策劃與傳播中心(校產處 )數字傳媒藝術中心(數理)
法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法政)陶行知研究中心(上海師范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
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 (人文)中歐城市比較研究中心(旅游)動力系統與應用聯合研究中心(數理)
分析測試中心(生環)預防職務違紀違法犯罪研究中心中意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金融)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金融)亞洲學研究中心(法政)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法政)
中國勞動問題研究中心(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心理測評中心(教育)社會學研究所(法政)
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團委)中-澳可持續旅游與環境管理研究中心(旅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生環)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生環)池田大作思想研究中心(國際交流處)統戰理論研究中心(統戰部)
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處)上海師范大學.廣島大學文化教育聯合研究中心(國際交流處)道德文明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法政)
研究室
中國革命與建設研究室(法政)政治學研究室(法政)倫理學研究室(法政)
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中心(教育)美育研究室(師大附中)應用物理研究室 (數理)
化學教育研究室(生環)電化學研究室 (生環)光催化研究室(生環)
物理教育研究室(數理)有機合成研究室(生環)新技術開發研究室(生環)
智能系統研究室(校產)數學模型設計研究室(校產)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師大一角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 《外國中小學教育》 《上海中學數學》 《旅游科學》等。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學校擁有徐匯區和奉賢區2個中心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占地32000余平方米,館藏總量411余萬冊,擁有100多個電子圖書數據庫和具有館藏特色的自建數據庫6個。建在我校的上海高校瓷器藝術博物館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館。因古籍數量達10萬冊以上且善本古籍達3千冊以上,2009年6月,經國務院專家組審批通過,該校圖書館被授予“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博物館于2002年5月18日建成開館。上師大博物館
上海高校瓷器博物館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館。建筑面積七百四十余平方米,收藏品包括玉器、青銅器、陶瓷、碑帖、書法、繪畫、唐卡、服飾、刺繡等,其中不乏珍品。毛公鼎,散氏盤拓片,隋僧寫經、玄奘譯經長卷,羊腦紙金汁書藏文無量壽佛經,藏佛姆幻化網續密經,唐卡,王原祁、吳歷的山水畫,清宮宗廟人物畫,官窯瓷器。
辦學規模
院系機構
截至2013年,學校下設17個二級學院、104個研究機構。另設上海師范大學青年學院是該校與共青團上海市委共建的、旨在培養高層次青少年教育與研究人才的二級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院系設置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數理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其它
上海師范大學青年學院上海師資培訓中心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院系設置參考資料來源:[15-16]
直屬部門
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信息化辦公室
高校文科學術文摘部學報部上海師資培訓中心
后勤實業中心基礎教育發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
接待服務中心校醫院研究院
科技開發總公司
投資公司
上海師范大學投資的公司覆蓋衣食住行、生物醫藥和高新科技等領域,為師大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企業如下:
上海新康制藥廠厚德教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師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莘榮貿易有限公司上海莘莘營養配膳有限公司上海師大汽車修理廠
上海師苑物業管理公司上海仕凡建筑裝潢工程公司上海師范大學印刷廠
附屬學校
有20所附屬學校所劃分的四大系列分別為:
附中系列(8所):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上海師范大學第三附屬中學、上海師范大學第四附屬中學、上海師范大學附屬西岑中學、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羅店高中、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安陽中學、上海師范大學附屬橫店高中。
附小系列(3所):上海師范大學第一附屬小學、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小學。
外國語系列(3所):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外國語學校、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九亭外國語學校。
實驗系列(5所):上海市實驗學校、上海師范大學第三附屬實驗學校、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經緯實驗學校、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康城實驗學校、上海師范大學附屬高橋實驗中學。
附幼系列(1所):上海師范大學幼兒園。
師資力量
師大風貌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術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為旗幟、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帶頭人為中堅、中青年學術骨干為主體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截至2014年,學校有教職員工2810人,其中專任教師1708人。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275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69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448人,占專任教師的83.5%,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92人。此外,還組建了一支597人的兼職教師隊伍,其中包括6位院士級的特聘教授、100多位外籍教師。
學科建設
俯瞰上師
截至2013年,學校有本科專業86個,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等11大學科門類。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為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古典文獻專業為全國重點培養古典文獻人才的四個基地之一。旅游會展經濟與管理、教師教育、漢語言文學、影視傳播、英語、應用化學和生物技術等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
學校擁有博士后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46個,自設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61個,自設碩士點2個,另外還有專業學位碩士點13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學校還擁有6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1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6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和2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高校智庫。奉賢校區
博士后流動站(9個)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哲學、數學、教育學、心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
博士學位授予點(48個)
6個一級學科,46個二級學科+2個自設博士點
碩士學位授予點(166個)
29個一級學科,161個二級學科+2個自設碩士點+1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上師校訓
國家重點學科(1個)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
都市文化學;
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個)
(全國四個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培育基地中唯一的一所非駐京機構)
教育部國家與區域重點研究(培育)基地(1個)
非洲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才培養基地(1個):
教育部人才培養基地(中國語言文學);
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環境功能材料教育部創新團隊;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3個):
星系與宇宙學半解析實驗室;
稀土功能實驗室;
科學計算實驗室;
高校E-研究院(4個)
都市文化E-研究院、比較語言學 E-研究院、計算科學 E-研究院、上海高校國際與比較教育E-研究院
上海市重點學科(14個)
中國語言文學、都市文化學、中國近現代社會史、域外漢文古文獻學、對外漢語、中國哲學、稀土功能材料、科學計算與仿真技術、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文學、環境科學、計算
上師大景致(18張)
數學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15個)
植物學、地理學與城市環境、比較教育學、情感教育心理學、中國古代史、行政管理、中國近現代史、教育經濟與管理、計算數學、天體粒子物理、應用語言學、學科教學論、物理化學、教學論、古籍整理研究。
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所屬單位建設時間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上海師范大學2007.9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
學科名稱所屬單位建設時間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師范大學2004.12
非洲研究中心上海師范大學1999
國際教育研究基地上海師范大學2012.4.25
上海高校E-研究院
學科名稱所屬單位建設時間
都市文化E-研究院人文與傳播學院2002.12—2012.12
比較語言學 E-研究院人文與傳播學院2006.12—2016.12
計算科學 E-研究院數理學院2002.12-2012.12
國際與比較教育E-研究院教育學院2014.6-2024.6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
學科名稱所屬單位建設時間
哲學法政學院2012-2017
教育學教育學院2012-2017
中國語言文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12-2017
世界史人文與傳播學院2012-2017
數學數理學院2012-2017
化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12-2017
上海市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所屬單位建設時間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育學院2009.1-2011.12
漢語言文字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9.1-2011.12
中國近現代史人文與傳播學院2009.1-2011.12
中國古代文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9.1-2011.12
環境科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9.1-2011.12
計算數學數理學院2009.1-2011.12
都市文化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5.6-2008.6
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人文與傳播學院2005.6-2008.6
域外漢文古文獻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5.6-2008.6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學院2005.6-2008.6
中國哲學法政學院2005.6-2008.6
科學計算與仿真技術數理學院2005.6-2008.6
稀土功能材料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5.6-2008.6
中國語言文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1.6-2004.6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所屬單位建設時間
植物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8.1-2012.12
地理學與城市環境旅游學院2008.1-2012.12
比較教育學教育學院2007.10-2012.10
情感教育心理學
( 2008 升為市重點學科)教育學院2007.10-2012.10
中國古代史人文與傳播學院2007.10-2012.10
行政管理法政學院2007.10-2012.10
中國近現代史人文與傳播學院2001-2006
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學院2001-2006
計算數學數理學院2001-2006
天體粒子物理天體物理聯合中心2001-2006
應用語言學人文與傳播學院1995-2000
學科教學論教育學院1995-2000
物理化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1994-2000
教學論教育學院1990-1994
古籍整理研究人文與傳播學院1985-1989
上海師范大學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所屬單位建設時間
動力機械及工程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2009.1-2011.12
工業催化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9.1-2011.12
概率統計與天體物理數理學院2009.1-2011.12
化學生物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9.1-2011.12
自然地理學旅游學院2009.1-2011.12
基礎數學數理學院2009.1-2011.12
細胞生物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9.1-2011.12
機械電子工程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2009.1-2011.12
光電子物理學數理學院2009.1-2011.12
學校體育學(培育)體育學院2008.1-2010.12
理論物理天體物理中心2008.1-2010.12
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學院2008.1-2010.12
旅游管理旅游學院2008.1-2010.12
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旅游學院2008.1-2010.12
凝聚態物理數理學院2008.1-2010.12
應用數學數理學院2008.1-2010.12
軟件與自動化技術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2008.1-2010.12
環境科學與工程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8.1-2010.12
分析化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8.1-2010.12
資源化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8.1-2010.12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8.1-2010.12
世界史人文與傳播學院2007.11-2010.11
教育領導學教育學院2007.11-2010.11
思想政治教育法政學院2007.11-2010.11
倫理學法政學院2007.11-2010.11
社會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7.11-2010.11
管理經濟學商學院2007.11-2010.11
理論法學法政學院2007.11-2010.11
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學院2007.11-2010.11
金融學金融學院2007.11-2010.11
中國古代史人文與傳播學院2002.10-2005.10
中國哲學法政學院2002.10-2005.10
初等教育教育學院2002.10-2005.10
音樂學音樂學院2002.10-2005.10
廣告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2.10-2005.10
美術學美術學院2002.10-2005.10
應用化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2.10-2005.10
應用數學數理學院2002.10-2005.10
水生生物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2002.10-2005.10
人文地理學旅游學院2002.10-2005.10
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2002.10-2005.10
中國古代文學人文與傳播學院1995.6-1998
世界近現代史人文與傳播學院1995.6-1998
政治學理論法政學院1995.6-1998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外國語學院1995.6-1998
學科教學論教育學院1995.6-1998
應用統計與科學計算數理學院1995.6-1998
無機化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1995.6-1998
園藝植物栽培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1995.6-1998
現代漢語人文與傳播學院1988.7-1993.12
世界文學人文與傳播學院1988.7-1993.12
中國近代史人文與傳播學院1988.7-1993.12
教育心理學教育學院1988.7-1993.12
教學論教育學院1988.7-1993.12
應用數學數理學院1988.7-1993.12
物理化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1988.7-1993.12
教學建設
奉賢校區風光(21張)
截至2013年,學校占地總面積2500余畝,其中徐匯校區占地700余畝(不包括教師公寓),奉賢校區占地1800余畝,虹口校區占地3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77萬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9.3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8.1萬平方米,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場所7.9萬平方米。
全校固定資產總值24.2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6.61億元,文物古籍資產愈數十億。每年科研成果轉化價值數億,擁有數家科技轉化大中型企業。
學校有全日制本、?茖W生21444人,研究生逾6000人,夜大學學生11960人。建校60年來,學校培養了20余萬各級各類人才。學校被列入“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及“上海市外國留學生預科學院”基地。
合作交流
校園一角
截止2014年6月,該校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博茨瓦納、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智利、墨西哥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38個國家和地區的296個高校和組織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當今與美國、英國、德國、荷蘭、俄羅斯、法國等六個國家的9所高校合作舉辦1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年期以上在校的留學生1000余人。學校先后在日本廣島福山大學、非洲博茨瓦納大學和美國密蘇里大學建有三所孔子學院。
哈佛大學與該校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協議,每年將選拔一批數理學院研究生前往哈佛大學學習,由雙方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完成畢業論文,培養天體物理人才。此外該校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簽訂了校際交流協議;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社會評價
1956年西部一教
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百強高校,并連續多年進入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QS亞洲大學排行榜200強,2013年位列亞洲大學181位,位于中國大陸高校排名42位。根據ESI(基本科學指標),學校高水平(高被引)論文位于全國第47位,化學、數學、材料科學和工程等4個學科進入ESI引文排名前1%。2011年,學校社科基金立項總數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15位。學報(哲社版)在新一輪CSSCI全國高校學報排名第12位。在2014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我校QS學術論文總被引數方面排名為378位,進入世界大學前400名。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位姓名
黨委書記滕建勇
黨委副書記楊衛武、 秦莉萍、葛衛華
黨委常委楊衛武、秦莉萍、葛衛華、高建華、柯勤飛、康年、劉曉敏
校長朱自強
副校長高建華、柯勤飛、康年、劉曉敏
現任領導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上海師范大學歷任黨委書記姓名任期
劉芳1955.03-1956.07
陳云濤1956.09-1956.10
劉芳1956.09-1956.11
陳云濤1956.10-1958.07
劉芳1956.11-1958.07
陳云濤1958.09-“文革”
王樂三1978.08-1983.12
劉克1986.02-1990.02
皮耐安1990.02-1994.08
徐千榮1994.08-1999.10
林樟杰1999.10-2005.06
周鴻剛2005.06-2011.06
陸建非2011.06-2014.12
滕建勇2014.12-至今
上海師范大學歷任校長列表姓名任期
陳琳瑚1954.09-1956.07
劉芳1956.07
廖世承1956.07-1958.07
陳琳瑚1956.07-1958.07
廖世承1958.07-“文革”
王樂三1978.08-1983.12
朱鴻鶚1983.12-1984.10
朱鴻鶚1984.10-1986.06
王邦佐1988.07-1996.06
楊德廣1996.06-2003.01
俞立中2003.01-2006.01
李進2006.01-2011.06
張民選2011.06-2014.06
朱自強2014.06-至今
歷任領導參考資料來源:[24-25]
校園文化
校名
學校校名
說明:原系郭沫若同志1965年為上海師范學院題寫的校名。1984年改名為上海師范大學時,在郭體原校名中,去了個“院”字,加了個“大”字。多年來在使用過程中原字體不斷變化,日前使用的校名已與原體相距甚遠。值校慶五十周年之際,正本清源勢在必行。該校選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的“大”、“學”兩字。
上海師范大學校名
校標
;
學校;
學校標志以英文校名“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中的首字母“SNU”為構圖元素,代表“上海師范大學”,寓意“師道永恒、止于至善”;
“SNU”通過藝術變形構成上海市花——白玉蘭,象征本校的地域特征;
“N”“U”兩字母相互穿插,象征教學相長、育人為本和開放合作的國際化辦學理念;
標志中心是一虛形“O”,代表學校發展新起點,即象征虛懷若谷的治學態度,又象征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上海師范大學;丈虾煼洞髮W;
60周年校慶標識
60周年校慶標識
上海師范大學60周年校慶主題詞:甲子風華 師道永恒
60周年校慶標識含義:在設計中結合數字60以及徐匯校區的第一教學樓。徐匯校區第一教學樓建于創校初期1956年,伴隨了學校一同走過了近60多年風雨和輝煌,并且還會隨著學校一起迎向百年華誕。毋庸置疑,作為學校標志性建筑物,它象征著學校的悠久歷史和師大精神。將第一教學樓簡約化,作為標志的重要元素,飽含著寓意的同時,又能質樸,美觀得體現出師大特色。上師大60周年校慶標識
;
學校;
;帐菍W校的標志,;盏淖兓瑯右灿∽C了上師大歷史的發展過程。60余年中,學校的校名發生了多次變化。1954年,學校初建時校名為“上海師范?茖W校”(簡稱“上海師專”)。1956年,為適應上海中學教育的快速發展,上海市政府決定在“師專”的基礎上分別成立“上海第一師范學院”(文科)和“上海第二師范學院”(理科)兩所學校,1958年這兩所學校又合二為一,成立了上海師范學院。“文革”期間,我校又與上海半工半讀師范學校、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教育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合并稱為上海師范大學。1978年4月,教育部恢復上海師范學院原有建制,1984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當今的“上海師范大學”。在學校從小到大的逐步成長過程中,作為學校標志的;找步洑v了一次次的變化,從師專到師大,;瞻姹竟灿7種,每種又分為教工(紅底白字)和學生(白底紅字)兩種,共有14枚;。
14枚;請F圓季
校歌
《上海師范大學校歌》
《上海師范大學校歌》
作詞:任仲倫
作曲:方之江
校園一角
黃浦江畔春風蕩漾,我們在播種希望。
嚴謹求實,勤奮好學,
沐浴著理想的陽光。
文明健康,為人師表,
文明健康,為人師表,
喜看那桃李芬芳,培育出社會的棟梁。
重任,重任,落在我們的肩上;
我們要創造未來,創造輝煌。
重任,重任,落在我們的肩上;
我們要創造未來,創造輝煌。
創造輝煌,輝煌!
校訓
校訓
校訓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校長期以來辦學理念的高度概括和濃縮。1986年6月30日的?系谝淮慰橇它h委書記劉克為我校校訓的題字:嚴謹,求實,勤奮好學;文明,健康,為人師表。據?涊d,該校訓是教代會期間提出來的。1986年?谝淮慰切S
上海師大以嶄新的面貌走向了21世紀,為了使校訓能反映我校的追求和特色,學校醞釀制定新的校訓。2000年12月10日出版的?谝话,刊登了《“德才兼備,知行并進。”——新擬校訓》,并請廣大師生員工對此校訓提出寶貴意見或修改建議。右圖為2000年至2004年,鐫刻在徐匯校區西部雕塑底座的校訓。2000年至2004年上師校訓
2004年,我校建校50周年,為激勵師大人在下一個50年里奮發有為,學校在全校師生中開展征集新校訓活動。 2004年9月,在全校師生中廣泛征集的基礎上,積累學校50年辦學經驗、熔鑄師大人精神內涵的校訓“厚德、博學、求是、篤行”隆重出臺。著名書畫家、美術學院教授劉旦宅題寫了校訓。上師新校訓
上海師范大學校訓:厚德 博學 求是 篤行
奉賢校區校訓石(3張)
校訓釋義:“厚德”一詞,源出于《易經》。 《易坤》說“君子以厚德載物”。還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把“厚”和“德”聯系在一起,謂“厚”“德”者可以“載”。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載天下的重任,擔負起宏大的事業。 這里的“厚”字,是使動詞,與“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實”的意思。 古人非常重視“德”,他們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樣的大事情。我們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內涵。這里的“德”,包含了許多內容,包括“誠”、“信”、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 大學承擔著培養全社會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務,所以,特別要強調一個“德”字。做人離不開“德”,身正為師,德高望重。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厚”與“德”都應該視為“修身”最重要的一環。
西部一教
“博學”一詞,源出于孔子的《論語》。 《論語·雍也》篇說:“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對“博學”,古人也是非常重視的。 學生到大學是來學習的,老師講授知識,培養學生,中心也是圍繞一個“學”字。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名份和實質都是一個“學”字。 “博”有“大”的意思,“廣”的意思,“通達”、“多聞”、“豐富”、“淵博”的意思。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使“學問”“淵博”,都是他們的立身之本。
“求是”是“實事求是”的速寫。 《漢書·河間獻王傳》說:“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顏師古注解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 “求”,是“尋找”、“探索”、“探求”的意思。“是”,是“正確”、“真理”的意思。兩字合在一起,即從實際出發,探索真理,求得正確的結論。 “德”和“學”的總體要求及基本精神是“求是”。
“篤行”一詞,源出于《禮記·中庸》。 《禮記·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是“篤厚”、“真實”、“真誠”、“忠誠”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體力行。在“德”厚、“學”博,從實際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層,是去做。學生在學,弦歌一堂;畢業以后,要成為社會棟梁。不僅要學知識,學本領,還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用出來;只學不做,不是學校的培養目標。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優秀的品德,學到的東西,才能顯現出來。“行”,是學校“學”的目的和歸宿點。
學校校區
徐匯校區
徐匯校區是學校的本部,位于上海市徐匯區西南片,北鄰桂林公園和康健園,南面上;疖囌灸险,占地700余畝,地段繁華,風景優美。鄰近地鐵1號線、3號線和12號線,交通便利。徐匯校區
奉賢校區
奉賢校區位于上海市奉賢區海灣大學城,北鄰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西鄰華東理工大學,南面海灣鎮和碧海金沙水上樂園,濱臨大海,環境優美,占地1800余畝。
奉賢校區風光(11張)
虹口校區
虹口校區位于上海市虹口區西江灣路,毗鄰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南鄰虹口足球場和魯迅公園(地鐵8號線)。虹口校區占地30余畝, 辦學條件良好,教學設施完備,校園環境精致。
虹口校區風光(6張)
知名校友
政界
姓名職位姓名職位
李源潮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數學系72級)崔天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外語系74級)
王滬寧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72級外語培訓班學員)唐振琪外交部辦公廳主任、駐希臘大使。(外語系62級)
翁孟勇 交通運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政干班82級)朱永新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教育系80級)
馮國勤上海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80級校長班學員)李君如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研究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歷史系71級)
梁國揚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歷史系82級)沙海林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政教系82級)
徐麟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政教系82級畢業)任寶凱少將軍銜,前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少將武官。(外語系62級)
徐未晚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古典文獻專業99級)陳志奇中共上海市長寧區副區長。(化學系82級)
馬春雷中共上海市嘉定區委書記、區長。(政法系86級)簡大年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長。(政教系80級)
曹立強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政教系84級)李躍旗中共上海市金山區委書記。(教育系88級)
程霄玉中共上海市黃埔區副區長。(82年畢業于化學系)袁曉林中共上海市奉賢區委副書記。(中文系81級)
陳皓中共上海市公務員局局長。(數學系80級)吳延安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政干班83級)
吳光裕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物理系59級)馮文海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人文地理系)
學界
姓名職位姓名職位
褚君浩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系62級)張建中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兼教授。
胡敏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原新東方總裁兼校長。朱杰人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陳圣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席。唐力行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美國紐約大學外語教育系主任、博導。
朱孝遠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美國俄勒岡大學名譽教授。劉強同濟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詩學研究中心主任。
高繼勝清華大學房地產EMBA班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AFR)產業金融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李和興上海電力學院校長,兼任華東師范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景平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中國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傅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黃柏樓美國石溪大學終身教席,石溪大學研究館員。王靜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
陳玉蘭世界漢語教學協會理事,印度尼西亞智民學院院長。韓容洙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韓國東國大學博士生導師。
潘世偉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唐盛昌上海中學校長,上海市教育功臣。
商界
姓名職位姓名職位
龔如心亞洲女首富、慈善家、企業家,前香港華懋集團主席。王建軍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中文系80級畢業)
王觀锠上海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方杰奧普控股集團(香港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杭州僑商協會會長。(歷史系82級)
任仲倫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上海電影制片廠廠長。祝學軍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總裁。
孫冬琳久事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強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吳毅衛上海市北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總支書記。
鈕衛平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汪天云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學院院長。
宋振東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董事長。陸純上海美麗園龍都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麗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偉國上海人民出版社總。
文藝界
姓名簡介姓名簡介
范冰冰中國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女演員,國際著名影星。嚴寬著名演員、歌手,2008年獲得最具人氣演員獎。(95年考入謝晉影視藝術學院)
趙薇大陸著名影視女演員,在影、視、歌、導四個領域都有成就的多棲明星。趙奕歡人氣小天后,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主演系列電影《青春期》。
張庭臺灣著名影星,代表作《夜光神杯》,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賈青中國知名影視女演員、歌手。主演13版《天龍八部》。
陳思誠中國大陸男導演、演員、編劇。代表作《士兵突擊》、《北京愛情故事》。姜鴻華誼兄弟簽約女演員,主演的神話劇《封神英雄榜》。
陳彥妃中國內地著名影視女演員、流行樂歌手。晉松影視演員,兩次獲全國現代五項錦標賽冠軍。
梅子涵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品《女兒的故事》。郁雨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97—1999年在上海師范大學兒童文學碩士專業學習。
殷健靈《新民晚報》主任,首屆《兒童文學》青年金作家稱號,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劉湘晨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中國新疆電視臺高級、著名紀錄片導演。
俞天白著名小說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黎中城上海市京劇院藝術顧問、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